文/周育如(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候選人)
資料出處: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rkf/archive/2009/02/05/373276.html
最近這一、兩年,或許是政治人物的惡劣言行,和社會風氣的敗壞,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,長久以來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『成績』高」的看法似乎悄悄有了轉變,父母開始體會到「培養好品格的孩子」比「培養好成績的孩子」更為重要。問題是,「品格」的重要性雖然無庸置疑,但「品格」究竟要如何才能教出來呢?這恐怕才是父母共同的困惑。
其實,只要父母多說「造就孩子的好話」,就足以在培養孩子的好品格上發揮很大的功效。而父母對孩子言語上除了教導各樣做人處世的重要道理,父母們不妨也可以多對孩子說另外兩種更輕省,卻更有效的話語:
讚美的訣竅
(一)適當的讚美:
每個孩子都喜歡父母讚美自己,這代表父母對自己的欣賞和肯定。但是卻不是所有的讚美,都能造就孩子的人品。對孩子有益的、適當的讚美,至少必須具備下面這幾項條件:
1、 刻意讚美重要的事:父母常常讚美孩子的部分,就是在告訴孩子你「看重」什麼。如果父母經常讚美孩子的成績表現,孩子得到的訊息就是「成績最重要」;如果父母經常讚美孩子好的言行舉上或品格表現,例如:關心別人、能忍耐、能與人合作、能堅持到底等,則孩子也會轉而注意自己的這些特點。父母們不妨想想,自己最看重孩子的哪些方面,然後刻意讚美孩子在這些事上的努力和表現。
2、 讚美要具體:讚美孩子時不要籠統的說「你好棒。」這樣說孩子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裡棒?為什麼棒?應具體清楚的說:「你放學回家立刻拿功課出來寫,而且寫得整齊又漂亮,媽媽覺得你能負責任把自己的事做好,你好棒!」或是「爸爸在忙的時候你能幫忙照顧妹妹,你真是體貼又懂事,你好棒!」透過對事件清楚的陳述和感受的表達,孩子將知道父母看重的是什麼事情,以及自己如何做能得到父母的肯定。
3、 讚美要及時: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,父母不要吝嗇立刻給予孩子稱讚,例如:「你剛剛能主動讓座給老婆婆,體會老人家的不便,這樣很好!」甚至,哪怕孩子僅僅是「有意圖」要做,若父母能察覺到孩子的意願,主刻給予正面而清楚的肯定和鼓勵,孩子下次就更可能從意圖轉變成真正的行動。
4、 讚美要真誠: 孩子是父母最明晰的觀察者,父母是不是「真心」,孩子最知道。有口無心的讚美是很容易就被孩子察覺,不真誠的讚美將使父母的話變得廉價。父母要珍惜自己能影響孩子的機會和職份,讚美孩子時眼睛要看著孩子,真誠用心說出肯定的話語;或是在別人面前用心讚美自己孩子曾做過的美好事件,都將使孩子印象深刻,而願意更努力去做。
5、 多讚美孩子「可改變」的部分:父母在讚美孩子時還要注意,所稱讚的點是不是孩子可以努力改善的,例如:與其常稱讚孩子「長得很好看」,不如多多讚美孩子「能注意儀容、穿著整齊」;與其稱讚孩子「很聰明」,不如讚美他「很努力、用心」。稱讚孩子可改變的部分將有助於孩子努力追求自我改善,一味稱讚孩子不可改變的部分則往往只會讓孩子變得驕傲。
(二)成就與行為歸因
除了善用適當的讚美以外,父母也不妨試試以下的技巧:
1.將好的表現放大歸因為「長久的人格特質」:當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時,父母不妨將其說成是孩子本身的美好人格特質所致,用強化貼標籤的方式讓孩子覺得他自己因為是這樣的人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。例如:當孩子願意把玩具讓給弟妹時,父母不要說「哥哥姊姊本來就應該要讓弟弟妹妹」,不妨以一種欣賞的態度告訴他「你願意把玩具先讓給弟弟妹妹,你真是一個『體貼又大方』的好孩子」。
2.將不好的表現縮小歸因為「待改進的暫時性行為」:同樣的例子,如果孩子跟弟弟妹妹搶玩具,不要對他說「你真小氣」,不妨換個方式說「我們家的好哥哥今天怎麼了?怎麼會跟弟弟妹妹搶玩具呢?」
聖經上教導我們「總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教聽見的人得益處。」這句充滿智慧的話語告訴我們,只要父母能經常恰如其分的說「好話」,就足以造就孩子。當然,俗話說得好,「言教不如身教」!父母自己必須有好榜樣,以身作則,在立身處事上散發出屬基督的馨香之氣,並經常用心觀察孩子的言行,具體、及時的在重要的品格上適當發出真誠的讚美,同時善用歸因的技巧將好的人格標籤貼在孩子身上,讓孩子慢慢的在父母用心的引導和適當的讚美下,更願意去追求,並努力讓自己成為有好品格的孩子。
留言列表